来源:李钰 • 阿里巴巴高级技术专家
聊聊IBM和阿里的文化差别和两个体系里晋升的"套路"吧,其实两者也是相关的。这只是我根据个人经历的理解,不代表任何公司或者官方立场,聊之前特别声明一下。另外下面有关两个公司的描述都不带有任何褒贬色彩,我会尽力中性描述,但是如果还是产生了什么误会,希望大家担待
首先聊一聊文化,我们全部采取对比的方式来看。IBM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外企文化,讲究兼容并包,提倡工作生活平衡,强调professional。而阿里是丛林文化,严格要求价值观方面的统一,不在乎形式而主要关注结果。下面一个一个来看:
所谓的IBM强调professional,首先是流程方面,比如严格遵循开发周期,每一个版本都要有严格的任务切分和工作量预估,发布前有严格的变更管理流程,如果软件质量不达标宁可delay也不发布,并且功能开发必须撰写详细的文档。其次是个人修养方面,所谓的仪表仪态,做事情说话必须要讲究方式。举例来说,讨论问题的时候不能随便插话,如果别人观点没表达完你就抢话会被公认为非常不礼貌;不提倡激烈的辩论,观点碰撞的同时要保持平和的语气和态度;推崇话术,比如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对方自己发现自己观点中的问题要优于直接指出对方的问题;尊老爱幼,新员工对老员工要持有必要的尊重,否则会被老板提醒甚至批评,等等。而阿里在开发周期的控制方面是比较随意的,主要是老大拍工作目标和deadline,任务按人头分配,不需要给出严格的工作量预估,能拿到结果就好,有没有文档不重要;到deadline必须上线,时间不够了就大家一起加班。在阿里讨论问题也是完全不同,首先必须插话,如果一直等结果那我保证你没机会表达观点,还会被认为没有想法;激烈的讨论遍地都是,从来都不需要有所顾忌,新人也可以随便挑战老员工,赢了就赢得尊重,非常的丛林化。所以在IBM工作可以学到非常正规的软件开发流程规范以及如何"优雅"的讨论问题,但也经常会觉得人并不是那么真实,大家好像都在端着。而在阿里绝对是geek的天堂,一切用代码说话不要求文档,一切用实力说话不讲履历,人会更真实,互相之间的交情也会更深,但不好的地方是"匪气"比较重,比较缺乏帮代意识和人才培养机制,在转型管理方面比较劣势。
接下来简单看一下工作生活平衡,这个只需要陈述一些简单事实:首先是假期,抛开法定节假日,IBM毕业入职就有15天年假,3天带薪病假,3天可选假期,圣诞额外放假一天,也就是22天,而阿里没有带薪病假,我这个级别工作3年,现在是12天年假。另外IBM允许work at home,也就是在家办公,而阿里严格要求在办公室办公。这方面互联网绝对完败外企,但是年终奖IBM最多也就是俩月工资,互联网绩效好的扣税都能扣掉辆汽车,所以也算是互有利弊吧,看自己图什么了
最后聊一下兼容并包。IBM包容性非常强,就像一个大林子,什么鸟都有,弱的混日子的很多,强的大牛也不少,思想意识也是各式各样,不管哪一类都可以在IBM生存。而阿里相对比较单一,很强调价值观,所谓的六脉神剑我就不一一背了,举例来说激情、诚信、拥抱变化,简单的说就是要能力强身体好,有一腔热血能够一直跑。在IBM很少有人会因为价值观和公司不一致而离职,而在阿里不认同公司价值观的话很难呆满一年。所以很多外面的朋友问是不是阿里的人都被洗脑了,其实不是被洗脑了,而是到阿里之前潜意识里就是认同的,比如我就认为阿里确实是在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努力,也确实是一群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诸如此类(说我捧臭脚的过来领巴掌)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晋升,这方面其实是有很多共同点的,所以我们任性的先来聊聊两个公司的不同,再来看相同的地方。最主要的不同,是IBM对老员工有一定的照顾,比如正常情况下硕士毕业band6入职,3年之后会升band7,再过5年可以升band8,这个基本都是妥妥的,但是阿里就要拥抱变化了,如果轮番赶上组织结构调整,万年p6也是有可能的,不要笑,我身边就有…
好了,接下来聊大家关心的,如何获取晋升。这方面网上的资料很多,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分享两点我认为最重要的:第一,自我要求。毕业入职第一天我老板就告诉我,做事情有三种,做完、做好、做的超出预期,对应的KPI就是3/3.25、2/3.5、1/3.75,这个其实很多地方也都有提到,各种不同表述而已,但是最关键的其实是什么才算"做完"、"做好",又怎样才能"超出预期"。由此引出第二点,向上管理,下面我来解释。
做完,其实并不是把老板交待的任务完成这么简单。大家要清楚老板交待你一件事情,他是会有一个预期完成时间的,比如老板觉得自己3天能做完,你是个应届生,他判断你需要double的时间,那6天完成才算"做完",你7天完成了,对不起,你已经fail了,所以第一时间要摸清楚老板的标准是什么。有人说那我尽快做不就是了?不然,这里面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就涉及到怎么"做好"、超出预期,以及持续的做好和超出预期。我们分别来看:
当你了解到老板的标准是什么之后,怎么做好?是老板觉得你要6天做完,你5天就做完了,就算做好吗?也算,但是这个不可持续,因为5天做完的话老板下次对相同任务的期望时间也变成了5天,所以不能单纯靠时间,不然早晚得累死。那靠什么呢?靠做事情的方式和输出的结果。一件事情做好,指的是所有老板能想到的方面你都做了,比如开发一个功能,从设计到开发到开发完成推进上线再到总结上线的效果,每个事情在老板的预期时间之前你都有同步进展,并且所有都按时完成了,老板不需要去催促,不需要嘱咐你要推上线,要记得观察线上效果,相当于一个事情他交给你就等着拿成果就可以了,这个才叫"做好"
那什么是"超出预期"呢?就是说你给了老板surprise,他本没有期望你做到这样,你却做到了。比如他让你做一个测试,你却提出了一种测试全链路的方案而不只是你负责模块的测试,或者原本期望你把性能提高10%,你做到了20%,这里面的关键同样是要搞清楚老板的预期。但是注意了,这还没有结束,不仅仅要搞清楚预期,还要能manage老板对你的预期,这样才能有延续性,持续的超出预期。这个是最难的,也是向上管理精髓中的精髓,这个就不能教了(天知道看我文章的人里会不会有我现在或者以后的老板),大家自己悟一下吧友情提示一下,老板也是想/需要晋升的。只能说这么多了
说明一下为什么叫向上管理,因为上面提到的每个point,都必须要搞清楚老板的想法,影响老板对你的看法,并且管理老板对你的期望。另外多说一句,很多开发人员的通病是固执的认为自己把事情做了就可以了,但是完全不考虑这是不是老板希望自己做的。还有一部分是做的不错,但是不懂得/懒得主动收集和展示成果,导致老板要一直操心甚至替他收集数据,这些都是晋升路上的绊脚石。如果你刚考核评定完并且心中在暗暗骂老板,我建议你想一下我上面所说的几点信息你都拿到了没有,拿的对不对。
另外,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我不希望传播所谓的职场升职术,而只是期望给大家一些启发,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或者办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们还是要尽力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拿硬实力说话,靠本事赚钱,这个一定要强调一下,保持政治上的正确性。
好了,马上6点,躺一会儿去上班了,希望上面说的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吧。回见
P.S. 纯原创,手机手打,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